高髻冠能当宠物养吗?
2013年10月,台湾高雄县一只4岁台湾长毛狗“高髻冠”突然间被台北市立动物园引进台湾的长鼻蛙吞食,引起狗主人不服,认为狗是家庭一员,动物园要把狗当成食物实在难以接受。但园区方面认为是事实,因为长鼻蛙喜欢以陆生动物为食。据悉,高髻冠的狗主人经过多方奔走,要求将长鼻蛙“放生”,但遭到拒绝。台湾有关部门表示,依照陆生动物检疫办法,长鼻蛙必须饲养6个月后,才有资格放归野外。“高髻冠”的故事还未结束,到底在台湾动物园,动物们的‘地位’什么时候才能平等?
自古以来,人类就有豢养动物的习惯。如北方的狼驯化为狗,南方的野猫驯化为猫,都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。饲养动物的目的,一是为了食用,二是为了役用,三是为了享受。从食用、役用、享受这三种需要中产生了爱憎感,并逐步上升为一种精神上的需求。正因为有了这种需求,人类才舍得耗费精力和时间去对动物进行训练和调教,也才有了今天形形色色的宠物。
人们豢养动物,与其说是爱它们的身体,不如说是更爱它们的性格和外形。英国诗人莎士比亚说过:“一只狗可以得到一位朋友,但一群狗却会创造一个民族。”所以,你尽管理解台湾高雄县狗主人对“高髻冠”的哀痛,但仍不得不说,把狗当成宠物养,本身就是一种很“特殊”的偏好。而这种“特殊”的偏好,在各地都有体现。
在菲律宾,人们很喜欢一种高约1米的狗狗,名日“萨凯”。萨凯的智商相当于人类5岁孩子的智力,这种狗善于观察人,理解人,乃至与人交流。一位主人这样描述萨凯:“它会观察我的表情,当我不高兴时,它会轻抚我的肩膀。”在西方,人们青睐外形美观的德国牧羊犬;在阿联酋和一些中东国家,则更喜欢体态奇特的阿富汗牧羊犬,这些国家的富豪们甚至愿意花费数十万英镑只为买一条牧羊犬。
把狗当宠物养,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的流行趋势,无论西方东方,无论城市农村。近年来,中国的宠物狗产业发展迅速,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马群波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,2012年国内宠物行业产值约800亿元,而国际研究机构预测,到2015年,我国宠物行业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,这还没有包括动物医疗和服务在内。“高髻冠”事件的发生地,高雄县狮尾山野生动物保护区,其实是一只养兽场。据报道,每年都有不少动物被带到那里,然后以各种方式“处理”掉。当地网友抗议,为什么不把“高髻冠”也带回动物园,让其与同样曾被送进动物园的非洲狒狒“铁士尼”相伴?然而,“狮尾山管理处”的工作人员却回答,因为狒狒铁士尼“不会照顾自己”,所以才让它回到大自然;而另一只狗“高菊冠”则会“自己去找食物”,所以要留在动物园。
其实,不管“高菊冠”是否在动物园受过训练,凭一只狗的智商,怎么可能会知道怎样找食物?不过是人们习惯把狗看成宠儿,所以才会编出这类“高智商”的神话罢了。其实,所有的动物都应该享有自然的生存权,动物园应该在保证动物们食物充足的情况下,创造条件,让动物们“居住”得更好一些,多一些自然的活动空间,而不能为了满足人的“特殊”偏好,反而将动物关在“高墙”之内。